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29篇
  免费   9582篇
  国内免费   3451篇
耳鼻咽喉   340篇
儿科学   554篇
妇产科学   614篇
基础医学   3113篇
口腔科学   817篇
临床医学   7867篇
内科学   4688篇
皮肤病学   732篇
神经病学   1459篇
特种医学   15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413篇
综合类   20362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一般理论   24篇
预防医学   5781篇
眼科学   520篇
药学   8995篇
  305篇
中国医学   29319篇
肿瘤学   1705篇
  2024年   270篇
  2023年   1762篇
  2022年   2743篇
  2021年   4009篇
  2020年   4314篇
  2019年   2845篇
  2018年   2502篇
  2017年   3420篇
  2016年   3489篇
  2015年   3290篇
  2014年   7536篇
  2013年   6382篇
  2012年   6803篇
  2011年   6967篇
  2010年   5708篇
  2009年   4475篇
  2008年   3706篇
  2007年   4040篇
  2006年   3201篇
  2005年   2672篇
  2004年   2120篇
  2003年   1795篇
  2002年   1434篇
  2001年   1285篇
  2000年   1065篇
  1999年   775篇
  1998年   557篇
  1997年   507篇
  1996年   408篇
  1995年   355篇
  1994年   305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213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sortilin-related receptor 1 (SORL1) gene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any studies focusing on frequent polymorphisms,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D). By whole-exome sequencing (WES), we identified two pathogenic missense mutations c.579C > G (p.F193L) and c.1397A > G (p.N466S) in SORL1. The two mutations were located in the same protein domain, and the two unrelated probands both had an onset of memory problems at less than 65 years of age, but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ranial imaging are different. The 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ffected by these mutations were predicted using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which suggested they were pathogenic. 3D protein structur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se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might result in instability of protein structure and adverse intramolecular interaction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oth F193L and N466S should be thought as potential causative mutations in early-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EOAD) patients. Further functional studies are warranted to evaluate their rol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D.  相似文献   
52.
降尿酸是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基本方法,目前降尿酸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腺苷脱氨酶等合成酶的活性,或(且)影响肾脏尿酸转运蛋白(OAT1、OAT3、URAT1、GLUT9)等的表达,进而降低尿酸的水平。由于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总结了具有明确降尿酸作用机制的单味中药,并进行功效归类,有助于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为防治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提供更可靠、更安全的中医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53.
54.
55.
培养“医信融合”复合型医学人才是医学高等教育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历史使命。在引入“医信融合”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医信融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内容体系,并据此构建了“医信融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提出了培养效果评价方法。介绍“医信融合”教育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医信融合”教学效果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医信融合”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6.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目前已越居我国居民致残和死亡的首要病因。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有着重要特色和优势,目前在医学领域中仍占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现就针对古代医家及近现代医家对中风病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以及中医药治疗方面针对经典方、经验方、中成药、中医外治等方面进行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5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FGID),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范畴,多因“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目前,FD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脑肠互动异常、胃容受性受损、内脏敏感性增高、胃动力不足、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异常、心理精神因素等。随着罗马Ⅳ标准的颁布,十二指肠的作用在FD的发病中日益凸显。十二指肠高敏性、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受损及十二指肠黏膜低度炎症等在FD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十二指肠可能是治疗FD的新靶点。本文综述FD发病中十二指肠的作用及中医药研究,为FD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以单纯ACEI/ARB(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治疗为共同参照,对比海昆肾喜胶囊、黄葵胶囊、尿毒清颗粒、肾衰宁胶囊、雷公藤多苷片、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火把花根片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有关海昆肾喜胶囊、黄葵胶囊,尿毒清颗粒、肾衰宁胶囊、雷公藤多苷片、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火把花根片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包括质量、评估,数据采用R、Gemtc、RevMan 5.3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和传统Meta分析。最终纳入86篇RCTs,共7413例患者,涉及9种干预措施。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综合疗效方面,金水宝胶囊、雷公藤多苷片、肾衰宁胶囊联合ACEI/ARB排序靠前,其中雷公藤多苷片联合ACEI/ARB降低24 h尿蛋白(24 h UPQ)和尿微量蛋白(UAER)的疗效最佳,肾衰宁胶囊联合ACEI/ARB降低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的疗效最佳;②在安全性方面,联合中成药均较单纯ACEI/ARB治疗有一定改善,因临床异质性较大无法定量合并,所有纳入研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由于纳入文献质量相对偏低,得出的结论尚有待临床验证。结论 结合网状Meta分析结果和文献信息,在治疗有效率方面,金水宝胶囊联合ACEI/ARB疗效最优;在降低24 h尿蛋白(24 hUPQ)和尿微量蛋白(UAER)方面,均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ACEI/ARB疗效最优;在降低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方面,均为肾衰宁胶囊联合ACEI/ARB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59.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具有发病率高、发展快、可转移、易误诊等特点的一种恶性肿瘤,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随着中医的发展和现代医学实验研究技术的进步,中医药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现代研究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目前临床上治疗鳞状细胞癌多采取手术及药物化疗等,因不良反应的存在,患者接受度低。中药具有多靶点、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中中医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将围绕中药单体、中药复方,以及针灸在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60.
目的 通过研究明确苗药五藤膏外敷缓解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局部炎症和骨破坏的机制,证实苗医外治就近驱邪的作用。方法 将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苗药五藤膏高、中、低剂量组、扶他林组及IL-17阻断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6组均构建CIA模型,并给予相应的外敷治疗。观察大鼠一般情况,HE染色进行病理学分析,TRAP染色检测OC生成,ELISA检测各炎症因子的含量,RT-PCR和WB分别检测RANKL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苗药五藤膏能改善CIA大鼠破骨细胞浸润及关节病理性结构,并降低RANKL蛋白、基因表达以及TNF-α、IL-1、IL-6、IL-17含量。结论 苗药五藤膏外敷剂对CIA大鼠的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致炎因子的分泌,抑制RANKL及OC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